close

(羅蘭珊擅長唯美抒情的繪畫風格)

第一次知道羅蘭珊的名字是在去年故宮展出的『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』,全場印像最深刻的就是那2、3幅羅蘭珊的作品,溫柔的筆觸,淡淡的粉色調,讓人看一眼就愛上她的作品,隨後買了一張明信片留作紀念。幾個月前得知中正藝廊要舉辦她的個人畫展,早早買好預售票,滿心歡喜期待展出的到來。

先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大師級的女性藝術家,20世紀初現代藝術畫派百花齊放,羅蘭珊是少數活躍於巴黎藝壇的女性畫家,與畢卡索等大師平起平坐,擅長女性柔美風格,是巴黎畫派最美麗的牝(ㄆㄧㄣˋ)鹿 (雌鹿之意)。

瑪莉.羅蘭珊撲朔迷離的性向,也成為近年來女性議題研究討論的對象,唯美抒情的風格廣受大眾喜愛,她的繪畫對美術工藝及時尚設計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
展場內規劃「美好年代」、「流亡年代」、「瘋狂年代」、「璀璨晚年」4大展區,不同時期風格也有所轉變。


這次畫展是國內第一個以羅蘭珊為主的藝術展,作品高達100多件,展品全數來自全球唯一的『東京.瑪莉羅蘭珊美術館』,2013年羅蘭珊130歲冥誕,法國第一次為她舉辦大型回顧展,廣受好評,大多數的展品,正是來自『東京.瑪莉羅蘭珊美術館』,可見作品精彩程度。

出身於巴黎,在世73年期間,經歷過2次世界大戰。

羅蘭珊的媽媽年輕時在高官家幫傭,與高官生下了羅蘭珊,父親無法承認非婚生的女兒,只能提供她們母女倆金錢上的支助,羅蘭珊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,母親為了讓羅蘭珊擁有上流社會的淑女氣質,從小讓她閱讀女性化文學作品,並以蕾絲、緞帶等女性元素裝點家中,羅蘭珊在潛移默化中,對女性世界有著憧憬和嚮往。

【美好年代1904~1914  21歲~31歲】

19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這段時間,是歐洲相對的太平歲月,在那個美好的年代,人文薈萃,文化藝術也越趨成熟,巴黎成為全球藝術首都。

羅蘭珊在年輕時,對自己的長相不勝滿意,那頭捲髮、浮腫的雙眼、豐厚的嘴唇,曾因外表感到自卑,但在繪畫創作的過程中,慢慢獲得自信,並產生自我認同的力量。

左幅是1905年羅蘭珊的自畫像,使用古典寫實技法,右幅創作於1908年也是自畫像,這3年的期間受到前衛藝術的影響,畫風明顯改變不少,技法轉為平塗,還看得出勾勒的線條,不變的是2幅作品的眼神,都充滿立志要當畫家的決心。從旁人的眼光來看,羅蘭珊的自畫像畫得還挺像的,在那個年代,女性畫家少之又少,要闖出一片天,著實不容易。

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,一批以畢卡索為首的前衛藝術家,集結在『洗衣船』工作室,『洗衣船』房屋外觀奇特,地板不時發出怪聲,就像塞納河上的洗衣船,因而取名,初學藝術的羅蘭珊,在藝術學院結識友人的帶領下來到了『洗衣船』,勇於追夢的男性藝術家多餘女性,羅蘭珊的加入,就像是綠葉中的一朵紅花。

阿波里奈爾是法國有名的詩人,他與羅蘭珊的相識是畢卡索牽的紅線,1907年的某天,畢卡索阿波里奈爾說:「我昨天遇見你未來的老婆了」當年他們還不認識,不久之後2人陷入熱戀,原本相好的戀人,因阿波里奈爾捲入『蒙娜麗莎的微笑』失竊一案,2人便漸行漸遠,結束5年的戀情,在羅蘭珊辭世時,手持玫瑰,胸口放著昔日阿波里奈爾寫給她的情書,可見阿波里奈爾羅蘭珊心中的份量。

(左)1908年羅蘭珊畫畢卡索;(右)1909年,羅蘭珊畫心愛的阿波里奈爾,埃及式的側臉

羅蘭珊坦承創作曾受馬蒂斯(野獸派)和畢卡索(立體派)的影響,但她並未使用野獸派強烈鮮豔的顏色,依然畫上她喜愛的粉色調顏色,粉藍、粉紅和粉綠,在構圖上是有受到立體派的洗禮,但還是可從畫中優雅的弧線,看到她女性的風格,在與阿波里奈爾分手後,羅蘭珊也向立體派道別,走自己想走的路。

(左上/右下)1913年-優雅的舞會;(右上/左下)1913年-大提琴與兩姐妹

【流亡年代1915~1921  32歲~38歲】

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為美好年代畫下句點,羅蘭珊的人生也有了戲劇性的轉變,與阿波里奈爾分手後認識了一位德國男爵,男爵的優雅高尚與放浪行駭對羅蘭珊充滿吸引力,男爵的熱烈追求讓羅蘭珊答應了求婚,2人在蜜月期間剛好發生一次世界大戰,德法打著火熱,嫁給德國人的羅蘭珊變成德國籍,成了祖國的敵人,無法再回法國,2人只好逃離到西班牙,後來阿波里奈爾經歷了從軍、結婚,最後因染上流感而病逝,烽火連天的流亡日子,遠在西班牙的羅蘭珊得知消息悲痛欲絕,就在同時,婚前風度翩翩的德國男爵,婚後沉溺酗酒與美色,羅蘭珊對男爵失望不已,我們可以從這段期間羅蘭珊的作品中,感受到她不安與悲傷的情緒。

(左)1915年-棕櫚樹旁的少女;(中)1919年-舞蹈;(右)1921年-優美三女神

羅蘭珊的閨密好友-妮可,從巴黎寄衣服、帽子、飾品給羅蘭珊,成為她在流亡期間的精神支柱,妮可也幾度到西班牙看望羅蘭珊兩人超越同性朋友的關係,耐人尋味!!

(左)1915年-公主;(中)1917年-被囚禁的女人;(右)1920年-貓與女子

被囚禁的女人』,畫得是自己的心境,眼神空洞,格子圖案隱喻牢籠,粉紅色是她嚮往的自由巴黎,頭上還戴著妮可送來的頭飾。

【瘋狂年代1922~1939  33歲~56歲】

在一次與二次大戰之間稱為瘋狂年代,此時女性自主意識抬頭,可可香奈兒將帥氣簡潔的男裝元素注入在女裝設計,帶動一波新的時尚流行,羅蘭珊非常喜歡這種男性與女性特質並蓄,溫柔與強悍相容的人物和年代,1920年重返巴黎,終於回到她如魚得水的藝術環境,並結束7年的婚姻,解除德國籍身分恢復單身,一幅為伯爵夫人所畫的肖像畫,在巴黎社交圈造成轟動,貴婦名媛趨之若鶩,讓羅蘭珊名利雙收。


(左上)1927年-馬戲團的女子;(右上)1929年-手持喇叭;(左下)1924年-戴羽毛帽的女子;(右下)1925年-城堡生活

這段期間羅蘭珊幫芭蕾舞劇《牝鹿》設計舞台與服裝,頗受好評,之後相關邀約不斷,此時繪畫用色有所突破,開始嘗試以往不曾使用的黃色與紅色,顏色比例合宜,畫面構圖也更加成熟。

(上)1932年五名舞者與一隻狗;(左下)1927年-吻;(右下)1926年-瑪莉.德.梅迪奇

1930年-手握玫瑰的女子

白皮膚、黑眼珠,細長眼線加上一抹紅唇,畫中女子就算出現在現代,也符合當今美女的標準。

(左)1924年-我的肖像; (右)1927年-戴帽自畫像

羅蘭珊筆下女人,無論自己還是別人,永遠貌美年輕,歲月不會在畫作上留下痕跡,只留下佳人倩影。


1928年-圍黃色圍巾的女子,這幅出現在『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』中,這次並沒有展出。


1923年-香奈兒小姐的畫像

羅蘭珊與可可香奈兒2人都是很有個性的藝術家,就算可可香奈兒不滿意羅蘭珊畫的肖像畫,羅蘭珊也不願意重畫,一幅可可香奈兒不收、羅蘭珊願重畫的作品,現在成為巴黎橘園美術館的鎮館之寶,也是現今香奈兒女士最具份量地位的肖像畫。翻開1999年北美館與中國時報舉辦『世紀風華-橘園美術館珍藏展』的導覽手冊,發現這幅畫作,原來當年我可曾與羅蘭珊的作品有一面之緣,只是當時對她還不熟悉。

【璀璨晚年1935~1956  52歲~73歲】

自小父親的缺席,與母親相依為命,造就羅蘭珊對『家』的執著,也因為內心的不安,總喜歡把居家佈置成自己那般的優雅,才能讓心靈得到安穩舒適,羅蘭珊把巴黎住所的2間寢室,佈置最愛的粉紅色與水藍色,完全看當天心情決定今晚睡哪間房,然而好景不常,二次大戰時間羅蘭珊的『夢幻城堡』遭德軍強行佔領,在生命盡頭前奪回自己的城堡,漫長十餘年間,羅蘭珊變得封閉,不愛與人接觸,獨自沉浸在自己的畫作裡,那永遠美好的烏托邦世界。

1953年-三個年輕女子

這幅作品花了羅蘭珊十年的光陰,堪稱集大成之作,構圖類似畢卡索的《亞維農的姑娘》羅蘭珊有一絲絲較勁的意味。

(左)1940年-蘇珊娜.莫侯;(右)1940年-喜劇女角

 1925年20歲的蘇珊娜成為羅蘭珊家中的女僕,羅蘭珊蘇珊娜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,29年後蘇珊娜正式成為羅蘭珊的養女,一路陪伴羅蘭珊到人生的終點。


羅蘭珊的生命故事豐富,我們可以透過她的作品,揣摩當下創作的心境,就像是在流亡期間,痛苦與悲哀交錯著,一心只想回到故鄉巴黎,那段期間的作品,女子哀愁的眼神,說不出的憂鬱,讓人看過就難以忘記。

繪畫風格獨樹一格,很有辨別度,淡淡的色調與輕柔的筆觸,畫中女人身旁總是出現小狗小貓的陪伴,不時用樂器、羽毛、珍珠等飾品點綴,或許只有女人了解女人,這也是為什麼作品廣受女性喜愛的原因了。

本篇參考了導覽手冊的內容,加上自己的想法,希望藉由淺顯易懂的介紹,讓更多人認識這位女性藝術家。這次展覽很有深度,作品數量頗多,看展加聽現場導覽至少需要3小時,展期到10/12,有興趣的朋友趕緊安排時間,來一趟心靈藝術饗宴吧!!

 

 

※部分照片翻拍導覽手冊,特此說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ss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